2.5 个月入职适应复盘
转眼间离开腾讯已经三个月了,而入职新公司已经两个半月了,新公司是我的第二个东家,之前在腾讯虽然有切换过项目,但跟从新入职一家新公司所获的经验,在整个职业生涯还是比较少见的,值得总结。
- 公司文化
- 日常研发
- 展望
公司文化
新公司是一家做ToB软件的美国公司,总部在美国,研发在国内。正好相对于国内的互联网企业做个对比:
- 薪资福利都算在线的,毕竟工作量在那儿;
- 用户的隐私的保护,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 每周可以一天远程在家,导致办公室全员的时候并不是太多,同事之间的线下沟通较少; 但是一旦遇到问题,可以随时随地的起一个线上会议沟通;
日常研发
- 版本节奏比较慢,三个月一个版本
- 代码提交流程比较正规,需要经过安全审查、代码审查以及部门经理的批准
- 经理兼具管理和技术把控的职责
- AI的深度介入,对整个研发的效率提升还是挺明显的;之前我曾经用github的copilot来协助编程;但是现在在工作中重度使用cursor了之后,AI真的在重塑整个程序员的未来;
总结
- 公司内部的开发环境比较负载,第一步就是细读这些开发环境的文档,自己多多尝试,因为有些工具更新了,但是文档不一定更新,了解了这些环境相关的内容,会对之后的研发事半功倍;
- 多利用团建的机会和各种同事沟通,一旦熟了之后(破冰),你可以无心理压力的咨询相关的问题,记住,入门的时候,有别人的指导和自己闷头干,效率是两个不同的级别;
- AI赋能,现在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在做,能否找到新的应用场景,很关键;
- 远程办公随时起会,随时发起的review流程,导致相关开发人员很难进入心流的状态,清晰的目标,然后进入心流状态稳定的思考,编码,这样可能产出比较高;
- 同上,远程没有限制的随时发起沟通,而不事先准备文档,给相关同学review,而是在会议的过程中进行沟通,导致很多时候相关与会人员缺乏深度的思考,需要后续需要频繁的岂会来沟通;
- ToB的产品,稳定性大于一切,严格的流程导致很多特性需要半年或者更长的周期才能到用户层面,导致产品迭代较慢。这种情况在没有竞品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一旦有大量的竞品出现,后果也挺严重的,也许到时候反过来会push领导层转变思路,加快迭代的节奏吧。
展望
个人如果要在这家公司得到很好的发展,感觉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提升。
读书
技术栈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游戏引擎,现在是前端Web. 很多的知识需要去补齐,这个时候感觉需要通过书籍这种体系化的方式去了解各种前端的知识。
- Javascript权威指南
- vue3
- Typescript
- 极客时间: 浏览器的原理
目标:有了上面的这些知识以后,最终自己能搭建一个web服务器,建一个自己的网站。:
公司文档
这么多年,公司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代码都有其历史原因,结合日常的开发,每个需求都稍微发散一点,多去了解一点相关的知识,日积月累,就能慢慢的跟上节奏,提出自己的想法进行优化;
- 看文档
- review其他同事的代码,周末发散练习
AI
作为一个大龄码农,AI给了我第二春的机会,借助AI,可以让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更多了,不需要在上一层楼的借助AI来实现自己想要的功能。
目前AI能给与的帮助:
- 辅助分析现有代码
- 生成demo学习新的知识
- 帮助review自己的代码,打磨更好的实现
- 数据分析
未来的增强:
- MCP: 定义自己的MCP,帮助理解上下文
- Youtube的视频: 更好的学习Cursor等工具,关注业界的大牛都是怎么使用AI来辅助自己开发的。